秋天是高血压、中风、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。特别是高血压,由于皮肤在遇冷后,皮肤血管易收缩,致使外界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,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晕,头痛,胸闷,乏力等高血压自觉症状。因此,要警惕高血压危象,做好秋季高血压的防治工作,遵守两大原则稳定高血压。
原则一:
未病先防,已病防变,即变防衰。
未病先防,即还没有高血压病时就要先预防;已病防变,即已有高血压病,要防止后面带来心脑肾以及动脉硬化更进一步的病变;但如果是已经合并了心脑肾病变的病人,就要即变防衰,防止器官功能衰退,如肾衰竭、心功能衰竭等。
原则二:
综合防治,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1.饮食清淡
少吃盐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;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。少吃盐的措施,除了做菜时少放盐,还要注意少放耗油、酱油、甜酱等调料;少吃咸菜、咸肉等腌制食品。另外,要注意甜品等零食中的盐,这些食物可能口味不咸,但制作过程中也可能添加不少的盐。养成看食品标签的习惯,可以帮助我们少吃这些「隐形盐」。要控制能量的摄入,提倡吃复合糖类,少吃葡萄糖,果糖及蔗糖,这类糖属于单糖,易引起血脂升高;限制脂肪的摄入,烹调时,选用植物油,可多吃海鱼;适当的蛋白质摄入,每周吃2-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,增加尿钠排出,从而降低血压(注:
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);多吃含钾,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;控制盐的摄入量,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。每日盐摄入量应该在6g以下;多汔新鲜蔬菜,水果。
2.心情要平静
精神紧张、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升高。故高血压病人往往性格偏急躁或者从事高危岗位工作者,如消防队员、刑警等。除了工作,回归正常生活后,心情一定要保持平静,有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。
3.因人而异,运动要适量
如果年纪大、体重比较重,爬山容易损伤膝关节,血压也难降低,最好方法就是平地快走。通过临床统计发现,每天坚持快走,血压至少能降8毫米汞柱。通过运动,有很多病人不仅血压下降了,体重减轻了,体质增强了,睡眠也好了。推荐的运动有:
快走、慢跑、长距离游泳、骑车等,不拘形式,贵在坚持。
4.情绪要放松
减轻心理压力,要做到发自内心的放松,而不是表面放松。
5.保证睡眠
很多高血压病人得病之前都有不良习惯,如长期抽烟、喝酒、熬夜等,特别是熬夜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,是血压升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天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,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一天当中的“阴中之阴”,特别是到冬天,那是寒中之阴,往往最容易伤身。
6.切忌盲目进补。
高血压者要结合自身特点以清补为主,选择一些既有丰富营养又要降压作用的食物如山药,莲子、银耳、芹菜等,有助于增强人的体质。肉类则适当多吃鱼、虾等水产品以及鸡、鸭等禽类。少吃猪、牛、羊肉等红肉。
7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
秋季天气干燥,早晚温差大,早晨的温度较低,此时血管收缩会使血压升高,早晨有些病人会感到头晕,就是这个原因。所以秋季需要及时调整服药时间,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量的调整。
总而言之,秋冬两季,高血压患者要切实关注自己的血压高低,最好能做到每天测量血压。
|